找到相关内容338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圣严法师答:佛教相信在劫难逃、在数难逃之说吗?

    圣严法师答:佛教相信在劫难逃、在数难逃之说吗?  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,但是相信因果论。因果是可以改变的,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,可以改变它的结果。但是佛说:定业不可转,重业不可救。所谓定业,是造了极大的恶业,如五逆──杀父、杀母、杀罗汉、破僧、出佛身血;又如毁谤三宝、杀人越货、纵火决堤、强暴妇女等重大的犯罪行为,都是不可变转的罪业。因为这些行为不仅造成他人生命的丧失,并长久影响社会的安定,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533411683.html
  • 佛法大意

    与参禅的修持以达到开悟。怎样开悟呢?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说,即怎么样来认识世界,这也就是佛教的认识论。佛教的认识论包括缘起论和因果论,离开了缘起和因果,就无法开发智慧。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,都由...

    净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2139527.html
  • 佛教的两大定律——性空无我与因果循环

    循环,无有穷尽。  依生命之河的流向和无限延续的特点,将佛教的三世因果论,名之曰因果循环律。这一定律,是佛教的人生观。它能使人们充满希望,鼓足勇气,看清前途,努力创造自己和人类美好的未来。同时,也告诉...

    方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0941133.html
  • 佛教相信在劫难逃、在数难逃之说吗?

    佛教相信在劫难逃、在数难逃之说吗?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,但是相信因果论。因果是可以改变的,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,可以改变它的结果。但是佛说:定业不可转,重业不可救。所谓定业,是造了极大的恶业,如五逆──杀父、杀母、杀罗汉、破僧、出佛身血;又如毁谤三宝、杀人越货、纵火决堤、强暴妇女等重大的犯罪行为,都是不可变转的罪业。因为这些行为不仅造成他人生命的丧失,并长久影响社会的安定,所以必须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0444835.html
  • 论三世因果的殊胜

    怨天尤人;为了未来,能够奋发向上,决不懒惰放逸。安命而又能创命的人生观,是三世因果论的唯一优点。还有,从无限延续去看,受苦与受乐,都是行善与作恶的结果。善行与恶行的因力,是有限的,所以受苦与受乐,并不永久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148257.html
  • 风水地理、人间的忌讳

    影响力,这是一种自然的常识。  地理风水固然有它的原理,却不是究竟的真理。以佛教的业力论与因果论来说,人的吉凶祸福,都是过去的善恶业因,造成今生的果报,并不是受到风水地理左右的结果。再从佛教的时空观来看,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2151438.html
  • 要善待畜生道的动物

    而且又来自不同的动物,且有愈来愈凶猛的趋势,这些现象背后所代表的意义,人类应该自我省思。依佛教的因果论,一件事情的发生必有其“因缘”,那么这些原本不会伤害人类而只寄生于动物的病毒,为何会攻击人类?其...

    紫虚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5252084.html
  • 和谐人生:佛教理论观

    因果论  1.自力创造非他力  2.机会均等非特殊  3.前途光明非绝望  4.善恶有报非怀疑  四、佛教伦理的道德规范  三皈  五戒  十善  四摄  六度  五、佛教伦理的基本准则  去恶从善  ...

    觉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4653858.html
  • 学佛初期阶段的误区

    多元文化包容导致鬼神不分,不明了万有因果律产生的机械因果论,有福少慧施行的相似善业(如不懂得随缘放生而定时、定点、定量的采购动物放生等,反而导致杀生过失)等,都值得注意。 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0754362.html
  • 佛教文化与社会人生

    是从解脱的角度提出问题的,强调的是在解脱面前的人人平等,但其中所体现的人人平等的这种精神,不论是在古代的印度,还是在现代的中国,都是有积极意义的。  其次,从佛教的因果论来看,有两大重要特点:一是强调...

    释素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5664496.html